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要事 >> 正文

文学院师生参加2021年中国民俗学会学术研讨会

2021年11月15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韦亮亮

2021年11月13日至19日,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本届研讨会“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我院林安宁副教授带领2名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致大会开幕词。开幕式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施爱东主持。开幕式后,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依次发言,分别作大会主题报告。

开幕式后,各分会场根据时间安排,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学术研讨活动,我院师生也陆续亮相15日晚上,“戏曲与敬神:民间仪式文艺的演剧”分会场中,林安宁副教授以《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为题做发言,认为已有的傩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傩的定义及范畴的认识,大多以历时研究为基础。随着共时研究方法的运用,有必要对傩进行再定义,并对它的丰富内涵加以提示,傩的定义是:傩是以面具文化为基本特征,以驱邪赶鬼为主要内容,融汇民间信仰、民间艺术和民俗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傩的演述内容和演述特点,是傩的风格取向和文化艺术特点的重要表现。傩的划分标准为:以傩与民间信仰、民间艺术和民俗的结合度的特点,或以它与周边傩文化比较显示出来的突出特征进行分类。中国环北部湾地区的傩分为巫傩、道傩、师傩、戏傩、歌傩、舞傩、俗傩、文傩和武傩。我院2020级民俗学研究生陈伟玲论文《从原始思维看傀儡戏——以桂平杖头木偶戏为例》以桂平杖头木偶戏为例,着力挖掘其中原逻辑遗留表现,从中窥探催生傀儡戏的原始思维方式和特征。2021级民俗学研究生韦亮亮在“传说学的精研、反思与进路”分会场中,宣读了论文《广西上林县韦厥传说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寻壮族人物传说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林安宁副教授发言)

闭幕式上,与会代表总结得出本次会议突出的亮点:首先是青年学者的研究拓宽了民俗学的阐释领域,其次是紧贴时代发展,立足于当下社会现实;再者是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传统的优势领域进一步推陈出新最后是多学科青年学者的广泛参与,民俗学以往薄弱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有力推进。本届线上会议结合传统,推陈出新,为民俗学学科和中国民俗学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悉,本届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561篇,最终307篇论文入选。我院师生连续多年参加该会议踊跃投稿,以文会友,和各方学者展开深入沟通和交流,极大提高我院师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为学科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