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天地 >> 学子风采 >> 刊登佳作展 >> 正文

张县令追宝

2016年03月23日 浏览量: 来源: 故事中国网 作者: 陈积峰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即位不久的同治皇帝起驾回宫。洋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山河满目疮痍,一路上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同治帝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禁骂道:“洋人蛮横无理,烧杀抢掠,辱我天朝,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些洋鬼子赶出国门”。悲愤之余,满眼黄土焦泥,断壁残垣,让同治帝倒吸了一口冷气,眉头紧锁,心里暗暗发问道:“不知道圆明园状况如何,要知道圆明园可是从乾隆爷开始兴建,历经一百五十余载才建成的,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天朝的瑰宝。要是真像他们所奏那样,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所烧毁,叫朕将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臣等护驾来迟,还望吾皇恕罪”。正在同治帝沉思之际,恭亲王奕訢早已率领文武百官在宫门前迎接,看着自己的文武百官,在三呼万岁中,同治帝慢慢缓过神来,找到来皇帝应有的威仪。只见同治帝跳下马车,径直往恭亲王走去。“皇叔辛苦了,议和之事全仰仗皇叔,洋人才肯退兵,皇叔为我大清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同治帝扶起奕訢说道。“臣沐皇恩数十载,若能保我大清江山万世永固,臣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况且此次议和成功,也全仰仗皇恩浩荡,臣何来尺寸之功”。恭亲王答道。“好,皇叔不愧是我大清的忠臣,只是我还有一件事想要请教皇叔”。同治帝问道。“何事,皇上尽管吩咐”。“不知圆明园状况如何?果真被英夷焚毁?”。同治帝问道。一听到圆明园三个字,殿堂里顿时鸦雀无声,恭亲王也早已跪到地上:“臣无能,臣有罪,臣不敢说”。同治帝说道:“皇叔但讲无妨,朕恕你无罪”。恭亲王这才唯唯诺诺地说道:“洋人贪财暴虐,圆明园内的宫殿被夷人焚毁,珍宝也被洗劫一空”。“岂有此理”同治帝气地从宝座上站了起来。还是恭亲王老成事故,临危不乱,说道:“皇上稍安毋躁,为今之计,只有朝廷发下追宝令,方能追回被夷人抢劫的珍宝”。“对,发下追宝令”。大臣们纷纷附和道。于是同治帝当即颁下圣旨:“各级大小官员,全力追宝,有能追回宝物者,官升三级,封万户侯”。

追宝令一下,可让宁河县县令张焘乐坏了。原来三天前他手下的捕快,李班头从本县最大的当铺永安当找到了一颗东珠,张焘识得这颗东珠,不禁悲上心来。张焘是前年的新科状元,高中后跨马游街,何等威风,又得皇上恩赐畅游圆明园,这颗东珠是张焘在圆明园中见过的。可现在呢?洋人暴虐,烧杀抢掠,一把火把我皇家园林给烧了,真是欺人太甚。想到这里,张焘咬牙切齿,当即对天发誓,誓死追回国宝,上报天恩,下报黎民。于是张焘立即率领手下捕快,直奔永安当,追捕陈掌柜。可是当张焘风尘仆仆赶到永安当时,却发现当铺大门紧锁,鬼影都没有一个。“糟糕,难道走漏了风声,贼人有所防备,逃之夭夭了?”张焘大吃一惊,连忙命令手下,关闭城门,不许一人进出,并在城内对陈掌柜展开地毯式搜捕。终于在历经三个多小时的追捕,把陈掌柜找到了。原来今天恰好是陈掌柜儿子百日,陈掌柜老来得子,自是喜上眉梢。于是关闭了当铺的生意,在海天酒楼中大宴亲朋。那陈掌柜看到张焘带领众捕快来势汹汹的样子,腿一软就跪了下来:“大人,冤枉啊!小人做的都是正当生意,还望大人明察”。“冤枉什么,大人还没问你话,你就说冤枉,分明是心里有鬼”。李班头说道。张焘仔细打量这陈掌柜,相貌平平,和普通生意人没有什么两样。于是张焘扶起陈掌柜道:“老人家莫慌,本官有一件案子与你有些牵扯,还望你协助本官。倘若事情真的与你无关,本官自然还你清白。”说完,张焘掏出东珠对陈掌柜说道:“你可认得此物”。“认得,认得这是前几天张大麻子典当给我的”。陈掌柜说道。“对,一定是张大麻子,案子一定与他有关”。李班头附和道。张焘对这张大麻子也有几分印象。原来这张大麻子是本县有名的混混,平日里专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县大牢都进进出出好几次了。张焘若有所思,当即命令手下在城内全力搜捕张大麻子。

可也奇怪了,这张大麻子好像人间蒸发了似的,连续三天的搜捕,城内的青楼、酒馆、赌坊凡是张大麻子有可能出现的地方都找遍了,愣是连他的影子都没见着。难道张大麻子早已逃出城去?这可怎么办?张大麻子有可能是本案的关键,要是找不到他,这宝可就追不会来了。这让张焘寝食难安。正当张焘眉头紧锁,苦无良策之时,李班头慌忙跑了进来“大人,找到了,找到张大麻子了”。“在哪里?”。张焘迫不及待地问道。“在码头,在塘沽码头”。李班头上气不接下去地答道。“怪不得找不到这小子,原来这小子躲到洋人的地方去了”。张焘心想。原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朝廷为使洋人退兵,与他们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条约规定沿岸港口租赁给外国商人经商、居住,中国官吏不得进内。与洋人有关,这更让张焘坚信张大麻子是追回国宝的关键,更坚定了张焘追捕张大麻子的决心。就在张焘传令属下前去捉拿张大麻子时,师爷慌忙拦住了他。“大人万万不可,那塘沽码头乃是洋人的地方,如果我们硬闯进去,洋人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是智取为上”。于是,张焘听取师爷的建议,带领捕快埋伏在张大麻子回家的必经之路,捉拿张大麻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眼看酉时就快到了,傍晚将近,可张大麻子却还没有出现,这让张焘捏了一把汗。“来了、来了”。李班头对张焘细声说道。张焘做了个手势,捕快们一齐冲了出去,五花大绑就将喝得醉醺醺的张大麻子绑了。等张大麻子醒来,却发现自己早已身在灯火通明的公堂之上了。“威武、威武”“衙役的叫喊彻底把张大麻子惊醒了,但张大麻子可是一个常和官府打交道的混混,所以他并不慌乱。只是嬉皮笑脸地对张焘说:“张大人,小人近来可是痛改前非,决心当一个奉公守法的良民,不知所犯何事,大人要将小的拘来”。张焘看张大麻子一副无赖样,气不打一处来,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何事?”待本官取一物件出来,看你如何抵赖”。说着,张焘就掏出东珠给张大麻子看。张大麻子看到东珠,眼神立刻慌乱了起来,但还是狡辩道:“大人,小的不识得这是何物?小的,不知大人意欲何为?”张焘对张大麻子笑了笑说道:“看来,不给你点厉害瞧瞧,你是不会说实话的了,来人先给我打三十大板”。张大麻子连忙求饶道:“大人,饶命啊。我招,我招。小的一时见钱眼开,鬼迷心窍在洋人的码头上偷了这一颗东珠,请您千万不要把我交给洋人,要是把我交给洋人,我就死定了”。原来张大麻子之前之所以狡辩,是因为这些年来张大麻子眼看洋人蛮横无理,欺压中国人,而中国的官吏却害怕得罪洋人,常常帮着洋人欺压中国人。张大麻子猜想肯定是洋人发现东珠不见了,串通这张焘将自己擒来。正当张焘打算继续审下去,几个洋人闯了进来,说是张大麻子已经签了卖身契,是他们码头的工人,中国官府没有权利捉拿张大麻子,要将他带走。“岂有此理,这洋人太蛮横了,敢来本官这里要人,本官一点要给他们点厉害瞧瞧”。张焘心想。但转念一想:“不行,当务之急是要把张大麻子留下来,追回国宝,才不辜负皇上一片苦心”。于是张焘就对那几个洋人说:“本官不知道,张大麻子是你们的人。既然是你们的工人,本官自然是要放人的,只是本官现在需要张大麻子的帮助。明天,明天本官一定亲自把人给你们送回去”。那几个洋人以为张焘,怯于自己的淫威,答应放人了,就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大人,张大麻子可是追回国宝的关键,您明天真的要把张大麻子放了,这万万不可”。以李班头为首的捕快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张焘只是微微一笑,并且严令捕快们明天不许回家,呆在衙门,并且做好准备,随时听他命令。这样捕快们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早上,张焘果然像他所说那样亲自把张大麻子送到洋人那里去了。捕快们谁也猜不出张焘唱的是哪出,有些人甚至认为张焘说一套做一套,早被洋人的淫威吓坏了。但张焘还是那句话,随时听候他的命令。这一天捕快们都在猜想这张焘,张县令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并且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听候张焘差遣。果然,子时刚刚过去,张焘就召集众捕快说道:“现在,我们就去塘沽码头,你们记住看到写着宝字的箱子,你们就把它扛回来”。原来,那天张焘审完张大麻子后就猜想洋人肯定是把国宝统一存放在码头,准备运送回国。所以,洋人走后,张焘就好酒好肉与张大麻子彻夜长谈,并把皇上下令追回国宝的事情告诉了张大麻子,再晓以大义说服张大麻子做自己的卧底,回码头找出洋人存放宝物的箱子,并在上面写一个宝字作为记号。自己则带领捕快趁子时洋人换班之际,将宝物偷偷扛回去。张大麻子被张焘的爱国热情所打动,表示愿意与张焘协作,共同追回国宝。果不其然,张焘领着手下把写有宝字的箱子扛回去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字画、古玩,唐朝的、宋朝的、汉代的,这些可全是名副其实的国宝。欢喜之余众人纷纷像张焘祝贺:“恭喜大人,追回国宝,大人官升三级,以后必定是前程似锦,咱们也跟着沾大人的光”。

张焘表面是也是喜笑颜开,但张焘清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宝物不见了,洋人何许人也,岂会善摆干休,但张焘已经做好辞官,甚至一死的准备了,只要把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物永远留在中国。可是十多天过去了,洋人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张焘以为风平浪静了,也就安心了下来。可没想到,张大麻子气冲冲地跑来抓住张焘的衣领就骂道:“狗官,你这个狗官。假仁假义,说什么爱国,老子命都豁出去了给你当卧底,替你找回国宝。你倒好转手又送给洋人了。现在洋人正在把宝物往船上装,准备运送回国了”。张焘听完,连忙跑去码头,果然像张大麻子所说那样,洋人正在把一箱箱写有宝字的宝物往船上搬。可张焘也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师爷慌忙跑过来给了张焘一封信,这是恭亲王写给他的。张焘这才得知,洋人早因宝物丢失之事向朝廷提出了抗议,并扬言三日之内清政府找不回他们的战利品,他们就会再度兵临城下。以同治皇帝、恭亲王为首的王公大臣为了平息洋人,就又把这些宝物给洋人送了回去,并且美其名曰赏赐。恭亲王怕张焘坏事这才写信让张焘少管闲事。张焘看着洋人的轮船装载着宝物满载而归,气愤地把头上的乌纱帽丢到了海里冷冷地说道:“朝廷腐败无能,迟早有一天我泱泱中华会尽数被这无能的朝廷送给洋人的。大清啊!你快些灭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