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撷英 >> 中央精神 >> 正文

【理论前沿】重视发挥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22年11月29日 浏览量: 来源: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作者: 陈文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建构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从实践中提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内在思想认同激发农民实践参与动力,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功能性转化。

发挥引导功能。首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流价值引导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其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精神文明引导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农村物质文明振兴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农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再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公民意识引导功能。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治理主体,塑造符合现代治理需要的民主、平等、法治、理性、协同、奉献等现代公民意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的活动,应重点实施公民意识建设工程,引导农民建构现代公民意识,在乡村社会治理实践中,自觉维护合法权益、履行法定职责,合理、合法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强化规范功能。首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集体规范功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与乡风乡俗、道德伦理相适应的理论体系,教育引导村民对集体事务理性参与,自觉规范和约束自我行为,调解集体内部的矛盾冲突,避免失范和非理性行为,维护村集体和谐稳定,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规范功能。其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规范功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其作为乡村治理主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动维护社会诚信道德规范,提高农民的道德选择能力和理性行为能力,以理性社会人的身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再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法治规范功能。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规范功能,采取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法治教育,帮助农民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规范、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让法律走进农民心中,促进法治理念、法治思想融入人心,使之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发挥治理协同功能。首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乡村自治培养政治素养之基。通过对农民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自主意识、法治意识,让村民政治素养紧跟乡村振兴发展步伐,以自治意识的提升夯实村民自治的素养基础。其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乡村法治培养法治意识之本。结合“法律进乡村”等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乡村法治协同功能,在国家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政策指导下,结合创建活动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传播作为评定指标,规范村务管理行为,提高农村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法治意识协同性功能,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再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能为乡村德治培养道德教化之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通过挖掘乡村“诚信、友善、孝顺、勤俭”等传统美德,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融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道德教化作用。通过培养新乡贤,发挥道德榜样力量,以榜样的辐射性效应突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德治的协同功能。

新时代应挖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功能中的“共建共治共享”意识机制,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构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治理体系契合发展的全方位协同功能体系,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方式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实现与村民自治的合作、共治、善治,共同治理乡村社会公共事务,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形成思想同构、利益共享、协同共进的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作者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