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天地 >> 学子风采 >> 文苑之星 >> 先进事迹 >> 正文

【硕博之星】赵珂裕:五年羽化成蝶,终获一路繁花

2025年07月29日 来源: 文学院 作者: 文学院

赵珂裕   录取院校及专业:南宁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语文)

破茧的蝶振翅时,总带着蛰伏期积攒的力量;而她站上讲台的从容,背后藏着五年时光里的深耕与沉淀。从专科到本科,在南宁师范大学教学楼里书写的成长故事,恰似一场静默却热烈的蜕变——那些抱着教案匆匆穿梭的身影,那些反复打磨的教案纸张,最终都化作她眼中笃定的光芒,照亮了通往理想课堂的道路。

一、深耕:在知识沃土中向下扎根

初入大学,身为师范生的赵珂裕便暗自笃定,要为未来的教育事业筑牢根基。她深知,大学时光是充实自我、提升素养的关键阶段。课堂上,她全情投入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不仅认真倾听老师讲解,更主动回答问题、参与研讨;遇到抽象概念,她借助网络课程与海量文献深入钻研,还常与同学展开思维碰撞,在交流中拓宽学术视野。课余时间,图书馆成了她的“第二课堂”,从经典教育著作到前沿学术期刊,她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并通过学术讲座敏锐捕捉教育发展趋势。

在师范生基本功锤炼上,赵珂裕展现出非凡的执着与匠心。凭借扎实的普通话基础,她将语言表达打磨视为核心目标。为提升课堂感染力,她反复拆解央视经典公开课、全国语文优质课大赛等权威课例,逐句分析语气节奏;在空教室模拟授课时,她对着录音回放反复推敲用词,力求每个教学用语都精准传递文本情感。这份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让她在广西第十四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首届华语高材生国际竞技锦标赛广西区赛中接连斩获一等奖,为日后的教学竞赛奠定了深厚的语言功底。

二、淬炼:在实践熔炉中锻造锋芒

第一次站在微格教室试讲时,赵珂裕的从容淡定令人惊叹——这份底气,源于她对教案的千锤百炼、对课堂的无数次预演。她对着镜子反复调整表情与肢体语言,在脑海中模拟各种课堂场景,将教学环节打磨得行云流水。但她深知,试讲的顺利只是起点,精益求精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此后,微格教室成了她的“练兵场”。每次试讲结束,她都会逐帧复盘录像,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优化细节:“提问设计可更具启发性”“板书排版需突出重点”。为设计一个自然的课堂过渡,她在走廊踱步数十次;为突破教学难点,她尝试多种讲解方式,邀请同学模拟课堂获取真实反馈。这份追求极致的态度,终于在2024年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田家炳”杯中绽放光彩。

面对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全国顶尖师范院校的强手,赵珂裕以《哈姆莱特》为授课篇目,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她将戏剧文本与现代教育结合,通过沉浸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剖析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从文本解读的独特视角,到课堂互动的精妙设计,再到板书以思维导图呈现人物关系网的巧思,她凭借扎实的文学素养、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沉稳大气的台风,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膺“田家炳”杯一等奖。这一奖项不仅是全国师范生教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更标志着她在全国师范生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学创新与实践的标杆。此外,她还在全区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一等奖,并在2024年语文教育微格教学论坛暨第十三届高校语文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中折桂,用实力诠释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竞赛精神。

三、沉淀:在时光流转中坚守初心

五年求学之路,赵珂裕有过自我怀疑的迷茫,也经历过突破瓶颈的欣喜。当面对复杂的文学理论时,她会在图书馆角落默默加油;当看到实习学生因自己的讲解而眼睛发亮时,所有的付出都化作内心的丰盈。那些温暖的瞬间,成为她坚守教育初心的动力:专科实习时,学生用彩纸折的千纸鹤上歪歪扭扭的“老师讲的故事我记住了”;本科课堂上,老师对她学情分析的认可;竞赛场上,评委对她文本解读真诚度的称赞……这些点滴让她深刻领悟:教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藏在每一次精心备课、每一次耐心试讲、每一次与学生的真诚互动之中。

凭借优异的综合表现,赵珂裕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并多次斩获师范生专业奖学金一等奖,还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教育优秀大学毕业生”“南宁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如今,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她的教案依旧写满修改痕迹,但眼中多了一份从容与坚定。“田家炳”杯一等奖不仅是对她过往五年深耕教育的最高褒奖,更成为她未来执教生涯的闪亮勋章。她将带着这份荣耀赋予的使命感,继续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用匠心与情怀书写属于自己的育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