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天地 >> 党刊新红耀 >> 第十九期 >> 正文

血色湘江

2020年02月10日 浏览量: 来源: 17陶班 王祝鹏 作者:

    流淌在八桂大地内的湘江上游片支,仿佛像一条碧绿的绸带,穿越过群山,流入至湖南境内。湍流的江水到了全州这里似乎流的慢了许多。立于江畔,奔流不息的湘江河水似乎从来都是这样,自顾自的奔跑着。可谁知道,就是在85年前的今天,蒋介石军队于这里布下封锁线,这是第四条封锁线,由于被前三次红军突破封锁线所激怒,国民党妄图此次将红军队伍一举歼灭。可铁骨铮铮的红军怎会害怕和后退?于是在红军长征的画轴中书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湘江战役在这里爆发。湘江战役,它注定是一次血泪交加的大厮杀、一次决定共产党全党生死的决战、一次让后人永远为之铭记住的战役。

    这样一场战役的战线最先拉开于广西全州。故事发生在1934年的秋天,当时的红军从基地出发后,突破重重封锁线,到达湘江畔上,与敌军在此爆发激烈的对战。有这样一位住在兴安县的老人名叫支义青,他曾在访谈录中这样说道,那时很多和他一样的当地青年都在为红军提供过江相关的帮助,如:提供船只,帮忙划桨等等。红军渡过湘江。民众的帮助为红军成功杜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可即便如此,也无法顺利渡江和遏制敌方疯狂的进攻。天空上,敌军的飞机发出轰鸣声,狂轰滥炸在这片土地之上。地面上,影藏在江对岸的数十万敌军,对正在过江过程中手无寸铁的红军扔手榴弹,机枪扫射。红军们的尸体很快飘遍了湘江河面,鲜血浸染透整个湘江河水。那些在船被导弹炸翻后依旧在往江对岸游去的红军们,在混着战友鲜血和尸首的江水中咬着牙关,泪和血让他们嘶吼着,但却绝不放弃,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红军们正是凭借这样一股全体不屈的战斗斗志,才在这场尤为艰难的战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样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无数的少年英雄层出不穷。这其中,陈树湘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陈树湘,时任红34师师长。在湘江战役时部队突围时,他与时任红100团的团长韩伟,互相承诺道,"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最后,只有29岁的陈树湘存活下来,伤重被俘。可他绝不屈服于国民党的威压,在扣押回敌军基地的路上,用手将伤口中的肠子用力绞断而亡,对于战友的约定他没有食言,对于军人的使命他更没有忘记。这样一位年仅29岁的青年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他最爱的国家与人民。秋风悲鸣,冬雨哭诉,他的故事流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

    就是这样一位宁愿牺牲自我也绝不屈服的红军军官陈树湘,当今沉睡在当年绞肠而亡地点附近的道县。他的头在战败后被敌人砍下吊在了故乡长沙城的城墙之上。那时,一身多病的母亲正在长沙城里不远处的一个屋漏多雨的草房之中思念着她未归的孩子,战争乱世的时候未得相见,再见竟是生死两茫茫。

    在湘江战役中,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红3军团第10团团长沈述清、杜中美,红3军团第14团团长黄冕昌,红3军团第5师参谋长胡震,红1军团第5团政委易荡平等等。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些能够为了自己的信仰和人民付出一切哪怕生命的人,红军才能够赢得湘江战役。

    风雨潇潇,三十年不饮湘江水,湘水滔滔,血色湘江依然如昨日。八十余载流淌不息的江水已将当年湘江战役的战火硝烟冲逝殆尽,但那些鲜血,那些战士们印染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的鲜血,却永远不会消散。回看战役中,涌现出的无数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英雄们,他们无一不是可为我们所学习的榜样人物。时间的烟雨吹不散不屈的意志,国家的发展见证了英雄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身处前列先烈们用生命开拓的美好时代,很多我国所面临的新的"湘江战役"都在等待着我们新的青年一代去为之拼搏和奋斗,我们又岂可浑浑噩噩?

    血色湘江千里染,中华儿女莫敢忘。

    奋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