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天地 >> 文档下载 >> 通知 >> 正文

关于开设尔雅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通知

2016年03月25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各二级学院:

  为进一步丰富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体系,共享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学校决定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继续引入并开设尔雅网络通识教育课程的9门课程(引入并开设的课程参看附件2)作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供普通本科学生选修。现将选课及在线学习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尔雅通识课程简介

尔雅网络通识课程是尔雅通识教育重点打造的国内一流通识课程。课程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各学科领域名师亲自授业解惑,经过精良的后期加工制作而成的在线学习视频课程。学生通过系统选课及在线学习、考核,获得通识选修课学分。

二、选修尔雅通识课程的规定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引入和开设的尔雅通识课程面向明秀校区、长岗校区、五合校区的在校本科学生开放,选修本课程的学生需按照尔雅网络通识课程规定的学习及考核办法进行学习并参加考试,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相应学分作为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学分。具体规定如下:

1尔雅通识课程的选课须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操作,选课方法及选课时间与现有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相同。每门尔雅通识课程限选人数为200人。

2、在教务管理系统中选中相关课程的学生名单将被导入尔雅通识在线平台,列为该课程的班级成员进行网络在线学习。学生须在第一阶段选课结束后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查看自己的选课结果。

3、学生须在教务管理系统开放时间内选课与退课。每位学生每学期原则上限选一门。选课系统关闭后,一律不办理选课与退课。

4、选修尔雅通识课程的学生必须具有进行在线学习的条件。要求自备有电脑等能够进行网络视频的相关设备。

三、尔雅通识课程学习及考核办法

1、网络通识课程通过学生在线自学、尔雅教师团队在线辅导的模式进行学习。

2、学校统一安排课程学习时间从第4周至第13(学习起止日期为2016年3月21日至2016年5月29日),但不安排具体上课时间、地点。学生可根据自身安排,必须在此日期区间内完成课程的相关学习任务,包括完成在线观看课程视频、在线提交作业和参加在线课程考试(详细分值比例见网站考核标准栏目);当超出此日期区间后,课程将自动结束,未完成学习的学生,将不能继续学习该门课程,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将无法获得该门课程学分。

3、学习结束后在线进行课程考试并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给予登记成绩并获得相应学分。

4、尔雅通识课程不安排缓考、补考。学生选课后,不参加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该课程以零计分。

5、学生观看课程视频数须达到该门课程教学时数的80%以上(80%),同时按要求提交作业达到80%以上(80%)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6选修尔雅通识课的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3月14日到3月20日期间登录尔雅学习平台修改个人信息(姓名、手机号码、邮箱),未能在此期间完成以上操作者,按未成功选课处理。

四、尔雅通识课程的成绩管理

课程考核完成后,由尔雅学习平台提供每位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学校将把成绩导入教务管理系统。如学生急需查看个人成绩请登录尔雅学习平台查询。

(备注:公共选修课的成绩根据《广西师范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的规定采用五级制〔优 (100-90分)、良(89-80分)、中(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0分)〕。

五、学生在线登录方式及学习时间:

尔雅通识课程是通过“尔雅通识课学习系统”网站在线进行学习,在线学习平台网址为:http://gxtc.fanya.chaoxing.com/portal

户名是:学生学号;初始密码是:123456,学生登录后请及时修改密码并填写个人邮箱、手机号和QQ号,方便及时通知学生相关学习和考试事宜。登陆后具体操作指南参见附件3

   学生在线学习有可能会遇到视频播放不连贯的情况,建议大家错开时段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点击通识课学习网站右上角的“功能与帮助”、“在线客服”(可全天联系)或拨打客服电话400-0698-603 (每周一至周日8时30分到22时)等任一方式,向客服人员说明具体情况,以便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本学期在线学习时间:2016321日——529日(即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4-13周)。

六、关于尔雅通识课程的管理,本通知中未提及者将参照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附件1:尔雅网络通识课程学习系统简介

 附件2: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广西师范学院引入并开设的9门尔雅通识课程及课程简介

 附件3:尔雅网络通识课程平台使用手册(学生版)

                                        

             

             教务处

                                                                                                          2016年1月6日